养正·正思深研|聚焦课堂展风采 以赛促研共成长 ——2024年梁溪区小学数学学科优秀课评比活动
关注课堂,聚焦课堂。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研究梁溪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基本教学样态,探索如何更好地理解教材、研究学生,开展“真学习 真思维 真发展”的课堂学习活动,同时努力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2024年梁溪区小学数学学科优秀课评比活动”于11月21日、22日在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举行。
来自全区各校的14位参赛教师精心研究教材,巧妙设计教学过程,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为大家呈现了优质高效的精彩课堂。
崇宁路实验小学的张海燕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面积和周长的认识》一课。在讲解“一周边线的长”和“平面图形面积”时,通过涂一涂、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和面积,再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周长”和“面积”。
芦庄实验小学季瑜倩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课时,运用学生喜爱的乐高积木板,创设探秘解题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认识数对、运用数对解密,同时渗透“人人为人人!”思想,达到学科育人目标。
来自兰亭小学的刘佳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秘密》一课,刘老师巧妙地从生活情境导入,借同学的生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直观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探究年、月、日的秘密,结合科学和历法知识揭秘年、月、日的秘密,采用游戏、儿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记忆年、月、日的秘密,体现“问题让学生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下”的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也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探索研究”的能力。
来自积余实验学校的唐裕金老师在执教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的面,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的含义,再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亲身体验物体表面有大小之分。唐老师设计了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运用剪拼、重叠、数方格等方法进行探究,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了“面积”。
连元街小学杨俊陶老师在执教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时,注重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创设“骑行赏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实例、结合线段图的变化,让学生自主观察、计算、比较,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其归纳推理能力。
连元街小学班雪慧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雪老师以奥运会运动项目拼图引入,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认识到七巧板“相同的块,能拼成不同的图形”和“不同的块,能拼成相同的图形”。在整个教学中不断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究七巧板的奥秘,最后让学生在活动经验上总结出七巧板是有趣的、多变的、神秘的。
广益中心小学的徐寅生老师在执教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创设了“书法节”现实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把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加入到数学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后,再分析数据,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以致用。
扬名中心小学周丽娜老师执教的《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课,以购买盲盒等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引出“总价=单价×数量”,再以生活中的区间测速为例,通过地图导航及科普视频,引出“路程=速度×时间”。周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数值,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以及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滨河实验小学夏茜敏老师执教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课,以商店购物的情境导入,通过对生活实际问题的分析及列式解答,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通江实验小学施长香老师执教的《间隔排列》一课,以童真有趣的情景图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现象,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排队游戏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东林小学李瑶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从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导入,引出测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通过各种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角的度量过程,认识并学会使用量角器。李老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倾听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南长街小学莫洁老师执教的《认识整万数》一课,以建国75周年中国各行各业新成就的相关数据引入,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莫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五爱小学胡梦颖老师执教的《数字编码》一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查找信息,体会数字编码的唯一性。接着让学生自己对已知信息进行编码,引导学生尝试编制、解读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胡老师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如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字编码的编制方法和应用场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德桥实验小学周陶华老师执教的《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一课,通过小朋友们运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小朋友的总人数,并明确“9添上1是10”。周老师利用实物、图片或动画等直观手段,展示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学生进一步巩固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次数学优秀课评比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全区数学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观摩和思考,教师们收获颇丰,将以此次优质课评比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