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藏,夏初长,绿意渐浓,正值教研好时节。5月10日下午兰亭小学语文学科组全体老师齐聚五楼阶梯教室,开展了“思·辨·论”教学研究活动。
孙珂老师带着二(5)班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了《雷雨》的学习场。课文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篇幅短小,文字质朴,很有些情味和嚼头。作为第一学段,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在听课中,我们能够非常强烈地感受到孙老师对学段意识的自觉把握和充分尊重。《雷雨》一文是按照时间的推移顺序来写的,这是它的大语脉,大思路。孙老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为支架,根据学情实际,顺学而导,对整篇课文的脉络进行梳理。孙老师还聚焦景物描写中的一些动词,比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中的“压”,“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垂”等进行课文品读,通过学生、课本、教师之间多元对话场的构建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教而不研则浅,课后老师们围绕这堂课畅所欲言进行了针对性的评课活动,他们肯定了孙老师课堂教学的可取之处,同时也给予中肯的意见:在教学中老师除了关注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大脉络,也要关注雷雨前的小脉络,从一开始“满天的乌云”,到后来“忽然一阵大风”,再到“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这既是时间推移的过程,也是景色变化的过程。老师可以设计打乱雷雨前的描写顺序,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引发学生的争论,体会作者是按照自然景色的变化顺序来写的,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教研活动的开展,为语文教师们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搭建了平台。正是在这种学习与自我反思中,探索与交流中,智慧的心灵才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同时让教师专业得发展有了一次蜕变。